《成都市物流產業建圈強鏈藍皮書(2020—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已于近日印發,其全面客觀反映了成都物流資源狀況、物流產業發展情況。
《藍皮書》中提到,成都有著較好的物流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公路、鐵路、航空組成的交通網絡發達,物流倉儲、口岸保稅、物流人才等存量資源豐富,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支撐。
與此同時,物流市場也需求旺盛,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商貿業持續推動成都物流業快速健康發展。隨著國際國內交往活動日益增多,居民生活消費和社會公共消費規模龐大,先進制造業、現代商貿業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都為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創造了更大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成都通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現代物流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多元化市場主體格局基本形成,實力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功能結構逐漸升級,專業化、國際化、社會化特征日益增強。
據了解,近年來,成都市以改善物流發展環境為主線,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綜合立體通道網絡建設,深入實施提能降本增效,持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現代物流業發展在經歷嚴峻復雜的疫情影響,運行態勢在去年已基本恢復,發展質效取得穩步提升,奠定了成都在全國及“一帶一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城市地位。
記者從《藍皮書》中了解到,伴隨成都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市場主體實力不斷增強。截至去年底,全市在營物流企業7800余家,其中A級以上物流企業139家。物流集中發展區聚集UPS、FedEx、DHL、中國物流等全球物流100強企業超20家,中國物資儲運、順豐控股、準時達等中國物流50強企業30余家,落戶京東物流、漯河雙匯、新夏暉等中國冷鏈物流100強企業17家。
據悉,目前全市物流節點設施布局逐步從中心向外圍地區、從分散到相對集中、從低效率型向土地集約型轉變,初步形成由雙流航空物流港、天府航空物流港、青白江鐵路物流港、蒲江鐵路物流港、新津鐵路物流中心、金堂鐵路物流中心、龍泉公路物流中心、龍泉產業物流中心、簡陽產業物流中心、高鐵動貨物流中心構成的“四港六中心”空間格局。